说起医院、诊所给人的印象,总是一股冷冰冰的状态——冰冷的挂号窗口,一排排令人焦虑的候诊椅,即使是诊室门上不起眼的门牌,也无时无刻的提醒着病患:「此地不宜久留」。
这样的不安甚至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诱因,对于诊所这样一个给予病患健康和希望的场所来说,缺乏设计上的温暖细节,总会显得不那么人性化。
现代诊所的装修设计,要考虑哪些层面?或者换句话说,从提升体验的角度,我们应该从装修设计上完善哪些东西?
从零建立信任
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诊所,尤其是散落在各个地区的小诊所,如果不是通过口碑推荐,很难在看到招牌的那一瞬间就突然产生信任。在普通病患的几番纠结下,要么咬咬牙自己吃药熬过去,要么就是选择去更大一些的门诊或者医院。也许「口味刁钻的现代人」并不是部分诊所所需的目标客户,但研究如何抓住这部分流量,实际上是站在病患的角度,客观思考诊所问题的方式。
信任,首先要拉近距离
ag九游会负责其设计的公司设计师曾提到:「从行为角度分析,看病不同于购物,几乎没有偶然性的客人,患者均是了解诊所之后才选择前往。特殊的行业属性使得该空间并不需要为了招揽顾客而使用醒目的店招,一个友好的外立面能淡化医疗空间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感。」
关于拉近距离,ag九游会装饰的做法很简单,一改传统诊所门牌上必备的红十字和大字招牌,将室内室外通过简单的绿植、精简的墙面联系起来,刻意的弱化了商业宣传的成分。在入口至前台的色彩选取上,也选用了白色搭配明快色彩,尽可能的在客人进来的那一刹那,就感受到一丝放松和平等。
不难发现,很多新型诊所在入口设计上的做法实际上有一些「去商业化」,传统的大字招牌或红十字标示在人们心中已经基本等同于「不安的象征」,无论这个空间中容纳的是多么「微不足道」的疾病,在他人心中也会被放大百倍。新型诊所希望传达的是,诊所是一个充满希望,一个医生与病人共同抵抗疾病的场所,这里理应与生活中一样充满友好,开放,这些气质上的东西在病患进门前就应该传递出去。
以这个思路展开,「去商业化」也好,「门脸升级」也罢,都是朝着拉近距离而去的。反观一些在建立信任上十分成功的设计,例如一些社区的幼儿园,在园区里设立了大量透明可见的娱乐设施,用实际行动拉近与幼儿的距离,间接的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诊所也是如此,ag九游会公司老总曾说:「成人的世界是复杂且缺乏安全感的,过分的殷勤反而传递出不友好的距离感,所以我们在入口的重要位置规划了儿童体验区,对孩子的关怀就是对成人的关怀,一个能关怀孩子的诊所某种程度上就能传递诊所的关爱与责任感。」
再回到「拉近距离」这个要求上,大部分距离的产生源自不平等,医患之间的不平等更多存在于信息上的不透明——患者对于医术的怀疑,对于安全的忧虑,对于隐私的要求等等。而这些除了诊所官方通过各大途径对患者进行人工教育,在诊所的设计上也可以辅助展现。
例如通过灯光的布置讲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墙面,引导患者关注医生的介绍信息,结合简单的墙面装饰,既显示了诊所的主题也能间接打消患者对于陌生医师的疑虑。在消毒安全上,甚至有部分新型诊所采取全透明的消毒,患者可以直接看到供给室中的消毒场景,这也传递出诊所公开透明的价值观。